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20245月,为了优化学科专业的配置,促进教学和科研组织化的发展,适应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培养,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院专注于培养适应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电力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宜宾学院的工科办学传统,整合机械、电气、能源、信息等多个领域的优势资源,成为创新发展中的新型工科学院。学院下设四个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汽车服务工程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20人,另有外聘博士5人,外籍博士教师2人;有宜宾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获宜宾市优秀教师和宜宾市三江新区优秀教师2人。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推行“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有体系化的“机械类、制造类、电气类”专业实验室和“机械创新设计、智能小车设计、工业机器人创新应用、节能减排产品设计”等学科竞赛平台,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可在学院的科研平台参与学院的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提升自身“分析解决机械与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积极对接行业企业,扎实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先后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三江机械、凯翼汽车、丰川动力科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平台、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学院围绕“互联网+”、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服务师生办实事,坚定不移地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面向机械和电气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人才而做出积极贡献。近三年,学院指导学生团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智能汽车大赛、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等大学生创业项目、“互联网+”、各类竞赛400余项次,荣获世界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62项,省部级奖项22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40项、省级立项70项,“互联网+”荣获省级奖项9项,“挑战杯”荣获省级奖2项,“创青春”荣获省级奖项1项。

学院建有汽车有虚拟仿真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智能汽车环境感知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实验室50多间,总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价值1870余万元。学院还与凯翼汽车有限公司,航空工业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65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签订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其中国家AAA级单位14家。定期派送学生到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交流学习,为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院围绕以应用型产出为导向,实施“组织化”科研,围绕油气、水合物清洁能源等开采装备、管道工程、智能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先进制造装备、智能汽车识别等方向开展研究,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宜宾市现代工业“5+1”产业集群及“一蓝一绿”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迫切需求,形成“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装备的设计应用研究特色。

学院拥有现代农业智能备学科创新四川省引才引智基地、宜宾市引才引智基地、增减材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宜宾市专家工作站、宜宾市柔性生产管理与服务工程研究中心、宜宾市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平台。此外,学院组建了7个科研团队,分别是智能成像与信号处理研究团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团队、智能检测与控制研究团队、精密制造及自动化研究团队、工程仿真及应用创新团队、智能汽车环境感知创新团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团队。

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申请专利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SCI一区TOP期刊1篇、二区TOP期刊2篇;产学研用特色显著,与普什集团、三江机械、宜宾凯翼汽车、天原集团、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中石油浙江油田公司、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10余家龙头企业长期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