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是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而成立的。学院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电力装备与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依托宜宾学院工科办学积淀,通过整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能源动力、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优势资源,成为创新发展中的新型工科学院。学院现拥有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学生1600余人。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行业背景深厚、工程能力强、师德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士20人。另外聘请清华大学博士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作兼职、外聘教师10余人;有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获宜宾市优秀教师和宜宾市三江新区优秀教师2人。
学院坚持以“强基固本筑堡垒,提质增效创特色”为主题,以党建为统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专业建设为牵引,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教研教改为动力,着力构建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推进专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截止2025年4月,立项建设校级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电气与新能源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长江电力向家坝水力发电厂、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43个。促进校内校外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保证实习实训质量。大力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积极成效。立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等教材5本;立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校级高阶课程2项,推省级高阶课程1项;立项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学院围绕国家先进制造装备战略需求和产业技术瓶颈,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宜宾市“4+4+4”现代新兴产业共同迫切需求,形成“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装备的应用研究特色和技术瓶颈突破。此外,依托学院还建有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学科创新四川省引才引智基地、增减材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市级平台。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到账1000余万元;编撰专著、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高水平A类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获成果转化专利7项。
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高校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共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50余项,其中国家级32项;立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余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学生考取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新疆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省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达166人;学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基层项目、国有企业等达80余人,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2%以上。
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的机械制造类应用型人才,受到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广泛欢迎和好评。